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4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04篇
基础科学   10篇
  76篇
综合类   609篇
农作物   108篇
水产渔业   179篇
畜牧兽医   795篇
园艺   337篇
植物保护   1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p53、C—erbB—2、nm2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96例乳腺癌组织进行了ER、PR、p53、C—erbB—2、nm23检测,结合临床表现及随访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ER、PR、p53、C—erbB-2、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1%、47.9%、46.9%、62.5%、70.8%。浸润型乳腺癌组织C—erbB-2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浸润型(P<0.01);ER、PR 、p53、nm23阳性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P53、C—erbB-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淋巴结转移组nm2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干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ER、PR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P>0.05)。ER和(或)PR、nm23阳性组乳腺癌复发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而p53、C—erbB—2阳性组乳腺癌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ER、PR及p53、C—erbB-2、nm23基因对评价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2.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atterns and levels of IGF family members' expression during postnatal mammary gland development.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profile of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IGF axis in murine mammary glands. All the proteins examined, IGF- Ⅰ, IGF- Ⅱ, and IGF- Ⅰ receptor (IGF-Ⅰ R) were expressed at greatly different levels and displayed unique expression profiles. IGF- Ⅱ and IGF- ⅠR were always expressed at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than IGF- Ⅰ. IGF- Ⅰwas localized in adipocytes as well as the epithelial and stromal compartments, but just distinctly expressed where mammary cells aggregated to form ducts, in virgins. The IGF- Ⅱ was localized only on the basal layer epithelial cell membranes of ducts and alveoli, with a peak level on the initiation of lactation. The higher level of IGF- ⅠR compared with IGF- Ⅰ was also found in adipocytes as well as in the epithelial and stromal compartments, especially during pregnancy and late lactation. The IGF- Ⅰ R pathway was obviously signific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mmary parenchyma and stroma. Overall, the comparison of th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these different proteins would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ey were likely to have different functions throughout the mammary gland development, and it also highlighted the potential interactions and coregulation of the members of this axis. It seems that IGF- Ⅱ was the major local modulator rather than IGF- Ⅰ by an IGF- Ⅰ R-independent pathway, especially for initiation of lactation. This study has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ce and complexity of the IGF axis during mammary gland development and provide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993.
经注射接种的LPS在异育银鲫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中提取脂多糖(LPS),并制备荧光标记的大白鼠抗LPS抗体。经异育银鲫的胸鳍基部注射LPS后,应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观察了LPS在受免鱼的肾、脾、肝和鳃等组织中的动态分布。结果表明,注射接种LPSlh后,试验鱼的肾、脾和肝脏组织切片中即有荧光出现,3h后在试验鱼的鳃组织切片中也有荧光出现。说明接种的LPS在1h内就已经进入试验鱼的肾、脾和肝脏,而在3h内LPS进入了鳃组织。接种LPS48h后,LPS在试验鱼的脾、肝和鳃组织中消失,组织切片中已经观察不到荧光现象,而在肾组织中尚有LPS存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核桃内种皮苦涩味形成机理,为相关研究和苦涩味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极具苦涩味内种皮和无苦涩味内种皮的核桃无性系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从其内种皮提取物质,通过自建数据库MVDB和代谢信息公共数据库对2种核桃无性系内种皮苦涩味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样本重复相关性评估和聚类等分析,再通过KEGG数据库注释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途径,从中筛选出差异显著代谢物以及苦涩味标志物。【结果】从2种核桃内种皮中共检测到12大类263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47种显著上调,116种显著下调,包括61种酚酸类、55种黄酮、43种脂质、20种其他类、19种鞣质、16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13种核苷酸及其衍生物、12种有机酸、11种生物碱、8种萜类、3种木脂素和香豆素及2种醌类,共注释到66条代谢途径,富集代谢物多且显著的前6条通路分别是类黄酮代谢、甘油酯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生物合成、抗坏血酸和aldarate代谢、苯丙烷类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自行构建了柚皮素代谢途径,并筛选出4个(柚皮素、圣草酚、圣草酚7-O-葡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显著上调的代谢物,可将其作为核桃内种皮苦涩味形成的标志物。【结论】发现了2种无性系核桃内种皮代谢物差异以及苦涩味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5.
通过电子舌对宫保鸡丁味觉优化的可行性进行判断分析.实验通过改变3种主味调料添加量,设计不同的样品,然后进行味觉数据测定.通过实验的无味点进行设计,验证数据的有效性.对不同样品测定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添加咸味成分可显著增加菜肴的咸味指标,且随着咸味物质添加量的增大,样品咸味也逐渐增大.添加酸味成分可明显增大样品的酸味,但酸味并不是随着浓度的增大一直增大,在一定范围内增大酸味物质浓度并不能起到改变酸味的作用;酸味的增大会引起咸味、鲜味和丰富性的变化.甜味改变,电子舌测定的数据没有形成很好的规律.最后得出结论,电子舌可以用来优化宫保鸡丁部分味觉参数,如酸味、咸味.  相似文献   
996.
基于APCS-MLR受体模型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源解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定性、定量分析湘潭县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及源贡献率。以湘潭县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统计学分析,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绝对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解析了研究区域内镉(Cd)、汞(Hg)、砷(As)、铅(Pb)、铬(Cr)、铜(Cu)、锌(Zn)和镍(Ni)8种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及源贡献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8种重金属元素中仅有Cd含量平均值超出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0.3 mg·kg~(-1),pH≤5.5),且Cd的空间变异性较强,其次是Hg,两者均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综合数理统计分析和地统计学分析,将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归结为3个:工业源主要分布于湘潭县工矿企业密集的东北部,其对Cd、Pb、Zn、Hg具有较大贡献率,分别为65.36%、49.21%、43.43%和22.12%;农业源对As、Hg、Pb具有较大贡献率,分别为59.20%、24.97%和17.82%;自然源对Ni、Cu、Cr具有较大贡献率,分别为86.73%、87.87%和89.67%。研究区域内土壤重金属含量主要受工业活动和自然成土母质影响较大,应重点加强Cd的来源控制,并加强管理和修复治理进度,降低其风险水平。受体模型和地统计学的结合使用能有效地定性、定量解析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来源与源贡献率。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滨海稻区耐盐品种稻米的外观品质、米粒食味值及蒸煮食味值的测定,研究其外观品质与食味的关系。结果表明,整精米率和黄粒米率与食味值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垩白粒率与米粒食味值及蒸煮食味值都呈极显著负相关;碎米率与米粒食味值及蒸煮食味值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逐步回归分析中存在线性关系,这说明碎米率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增加稻米食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维甲酸X受体在杂色鲍性腺发育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和RNA干扰技术,分析RXR基因在杂色鲍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RXR基因在性腺发育增殖期的不同组织的表达量与其他发育时期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增殖期是RXR在杂色鲍性腺分化与发育发挥作用的窗口期。注射dsRXR后,dsRXR注射组维甲酸X受体在卵巢中的表达量与绿色荧光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这些结果证实了对杂色鲍进行活体注射双链RNA可以让体内的目的基因产生基因沉默现象。[结论]RXR基因在杂色鲍性腺发育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并且增殖期为RXR发挥作用的窗口期。  相似文献   
999.
等温滴定微量热技术(ITC)是一种新发展的研究生物分子互作的方法,可获得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完整的热力学和动力参数等。为了探明ITC在植物激素受体筛选和鉴定方面的应用可靠性,以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受体为例,通过等温滴定试验获得ABA受体PYR1和ABA结合的热力学信息,包括结合常数(Kd),反应的化学计量数(N)和焓(ΔH)等,开发植物激素受体筛选和鉴定的技术体系。ITC试验显示,受体蛋白PYR1和ABA结合Kd为67μmol/L,N为0.92,ΔH为19.78kJ/mol,表明他们结合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高亲和性等特征。等温滴定微量热技术可以应用于激素受体的筛选和鉴定。  相似文献   
1000.
探讨了不同酶解条件对豆粕酶解过程中呈味物质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液中肽态氮的含量随着酶解温度、酶解pH、酶解时间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总酸含量的变化受酶解条件的影响较大,酶解3h时糖的释放量最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酶解液中的肽分子量在酶解过程中逐渐降低.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酶解后,游离氨基酸和肽态氨基酸含量迅速增加.当酶解工艺为温度50℃、pH=6.5、时间4h时,所得酶解液整体味感较佳,适于做调味基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